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今天是武汉长江大桥68岁生日

1957年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虽然武汉的大桥有很多

武汉人口中的大桥

仅指“武汉长江大桥”

亲爱的大桥,生日快乐!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从结束长江“天堑阻隔”、串联京广铁路,到培育中国第一代“建桥大军”、奠定我国现代桥梁建设基础,武汉长江大桥早已超越交通设施的意义,成为一座精神丰碑。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从汉阳望武昌,武汉长江大桥全景。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展开全文

▍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与黄鹤楼同框。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那一天,

举国瞩目,万人空巷

回顾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破土动工。面对长江天堑,建设者们大胆采用世界首创的管柱钻孔法,取代了当时常见的气压沉箱法,不仅极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还提高了工效。

在大桥钢梁架设阶段,工人发现有的铆钉不能全部填满眼孔,有松动。但时任大桥局局长的彭敏果断下令,停止铆钉铆合和钢梁拼接。直至1个月后新的铆钉完全填满眼孔,误差小于0.4毫米,拼装工作才重启,先期已铆合的1万多个不合格铆钉全部弃用。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1957年10月15日通车当天,三辆解放牌卡车满载着少先队员开道前行,之后是轿车/客车/卡车组成的车队,车队后面是十二条龙灯、十头狮灯、十只采莲船,非常热闹。

1957年的金秋十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当时整个武汉,万人空巷,举国瞩目。 据当时《长江日报》记载:“长江大桥四周的龟山、凤凰山、蛇山,沿着长江的两岸,汉阳建桥新村的街道上,莲花湖畔,和武汉三镇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聚满了人群。”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今天,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桥梁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1957年通车仪式上的珍贵签名丝绸,茅以升、梁思成等文理大师与建桥者的亲笔签名清晰可见,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回望历史的窗口。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桥梁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1957年通车仪式上的珍贵签名丝绸。

每一幅画面,

都是属于武汉人的浪漫

站在桥头堡上,桥下江水奔涌,桥上车水马龙,是独属江城的往来纵横。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武汉长江大桥上下两层,上层行人行车,下层为铁路。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每年四月,它是武汉马拉松赛道上选手们奔跑通过的靓丽风景;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参加2025武汉马拉松的选手们通过武汉长江大桥。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每年7月16日,它是观赏渡江节的最佳观景台;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2025年第49届武汉7·16渡江节。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金秋十月,桥身挂满国旗,它是献给祖国生日的深情祝福,也是游客心中最美的城市背景板。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国庆佳节前,武汉长江大桥上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长江日报记者史伟摄

武汉长江大桥已经68岁,它依然是游客们的必打卡地。

大家走上大桥,吹吹风、看看景,抚摸钢筋铁骨,感受“一桥飞架南北”的豪迈。尤其是周末,有时甚至人挨人排队过江,堪比江汉路步行街。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游客驻足在大桥上,感受壮丽江景。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所以大桥会不会因为“年老体衰、不堪重负”而退休?

如今68年过去,即便历经巨轮撞击,大桥仍巍然屹立,续写着“质量传奇”。桥梁专家预测,经科学养护,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使用寿命至少可达100年以上。

有网友说:“就算在座的各位都退休了,它也不会退休!”

今天是她68岁生日,武汉人:不准退休!

▍夕阳下,汽车行驶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桥面熠熠生辉。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今年4月底,大桥新增了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和电动车可以方便过江,游客游玩体验更好了。不过交警也特别提醒,不要在长江大桥上横穿马路,非常危险!

(如果想要到桥的另一侧,可以在汉阳龟山公园南门或武昌司门口过马路。)

生日快乐

武汉长江大桥!

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

您与大桥的故事

来源 · 武汉发布综合汉阳融媒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长江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