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月外汇储备(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

  事项:

  6月7日,央行数据显示,中国5月外汇储备30535.7亿美元,预期30460亿美元,前值30295.3亿美元。中国5月外汇储备上升240.4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月上升,创2014年6月来最长上升周期。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跨境资本流动回稳向好、非美资产估值提升、资产价格整体上涨是三大原因

  美国5月实体经济疲软,对跨境资本的吸引力降低。就业方面,美国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3.8万,远不及预期18.2万和前值21.1万,劳动参与率从4月的62.9%降至5月的62.7%,徘徊在四十年最低值附近,显示就业增长明显放缓,劳动力市场动能不足。消费方面,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7.9,预估为119.8,延续了4月的下行趋势,这表明消费者对未来前景略显悲观。与此同时,2017开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和企业的购汇行为趋于理性,使得资本外流压力有所缓解。

  美元走弱利好非美资产估值。5月美元指数下挫2.16%,欧元兑美元走强3.20%,日元兑美元走强0.64%,G7货币中仅英镑和澳元兑美元走弱。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在美元贬值情况下,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货币折合后美元后账面数字上升。据瑞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预测,估值因素对5月外汇储备规模有180亿美元的正面贡献。

  

  多国资产价格上升助涨外汇储备。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欧、英、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国债、机构债为主。2017年5月份,发达国家主权债指数上行0.9%,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5月1日2.33%的下行至5月2.21%,跌幅达12BP。由于外汇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债券价格整体性上涨,外汇储备规模随之上升。

  外储规模持续回升,叠加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引入,助力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

  外汇储备守住3万亿,增加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筹码。随着5月美元走弱,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5月24日开启暴涨模式,一度突破6.8关口,创半年来新高。但这种强势上涨主要源于对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反击”,存在超调的可能。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仍存的背景下,庞大的外汇储备强化了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助力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

中国5月外汇储备(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

  

  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引入,有助于预防后续美元走强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目前人民币中间价由前一日美元/人民币收盘价和维持一篮子汇率稳定要求的美元/人民币汇率变化共同决定,收盘价代表的市场力量占主导。今年5月26日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引入,在弱化前一日收盘价对中间价影响的同时,加强了央行对汇率的调控能力,有助于预防后续美元走强造成的市场非理性波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债市策略:外汇增幅超预期,央行跟随加息概率不大

  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仍存的背景下,美元后续仍有走强可能。而外储增幅超预期,以及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引入,有助于预防后续美元走强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实现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企稳。结合之前的报告,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6月加息可能性有所下降。即使美联储6月加息,央行也有筹码和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跟随加息的概率不大。外储增幅超预期利多国内债市,我们仍坚持10国债顶部中枢3.6%的判断。

  

  具体分析详见2017日发布的《中国5月外储数据点评:外储增幅超预期,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报告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资料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中国5月外汇储备(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评论